资讯内容 Content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新技术——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09/3/31 17:20:00    加入收藏
 标签:  关键字: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一、导航和影像技术
 

    目前快速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都是X线透视下、通过手动操作来完成的。这种操作医生和患者均需暴露在X线环境下,放射性损伤不可避免。而手动操作,需要术者曲伸及旋转导管来适应心脏的复杂解剖、到达目标解剖位置,不仅操作难度大,而且学习曲线较长。基于这些传统操作的不足,远程操作系统应运而生。目前问世并开始应用于临床的远程操作系统包括磁导航系统和机器手导管操纵系统等。这些系统可能是未来房颤导管消融发展的方向之一。
 

    1. 磁导航系统 磁导航系统包括2个永磁体,分别放置在导管床的两侧,两者的相互位置由计算机控制。在“导航”位置,他们产生深达患者胸腔内15 cm的同步性电场(0.08 Tesla)。标测消融导管的顶端埋植微型永磁体,可随体外控制磁场的方向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有效导航。当外置磁体相互间的方向变化时,磁场方向随之改变,使导管的弯度发生变化。术者在控制室内操纵鼠标来控制系统运行,而不必暴露在导管室内。目前,磁导航系统与CARTO系统实现了整合,使三维可视化与远程操作的结合成为可能。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磁导航系统行导管消融临床结果与传统操作相当,但操作时间及患者X线暴露时间延长。而且目前的磁导管系统应用4 mm非盐水灌注消融导管,也对房颤的消融效果有一定影响。随着操作经验的增多和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的应用,手术时间有望缩短,成功率也有望进一步提高。
 

    2. 机器手导管操纵系统 该系统的代表是美国Hansen公司生产的Sensei系统。该系统是一种精度极高的力反馈设备,使用其重力补偿、实时速度监控等功能后可以极好地实现微小的控制,结合三维影像系统后可以可视化地在心腔内精微操纵其专用导管。手术过程中,医生可在导管室外的操作间移动手柄控制机械手臂,使其通过穿刺静脉插入导管直至患者心脏,同时,通过三维系统的实时导航与显示系统,可以随时通过显示屏清楚地看到患者心脏内部的情况。近期的临床研究已初步显示了该系统的可行性,但放电参数的设置以及与现有方法尤其是磁导航系统的比较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 CARTO-Sound系统 该系统将ICE探头结合于射频导管,可从左房或右房获取左房二维超声图像指导消融。ICE可获得一系列的左房图像,并可与术前左房CT或MRI重建影像融合。该项技术可获得左房重要结构如肺静脉开口的确切形态,对消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已在国外某些中心常规应用。
 

    二、新的消融能源
 

    射频仍是目前房颤消融中使用最多的能源。然而,射频能量的应用要求直接接触,这限制了其在某些较深病灶消融中的应用。同时,射频消融的效果取决于导管头端对组织的良好贴靠,这也使得射频能量在某些解剖复杂的区域如肺静脉前庭、三尖瓣峡部等难以形成连续、透壁的消融线。这使得许多学者都在寻求更理想的消融能源,以期取得更高的成功率,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球囊是其中的一种。
 

    HIFU是一种非接触性消融能源,可精确聚焦于远处的消融灶,而其间的组织结构不受影响。用于肺静脉电隔离的HIFU球囊由远、近两个非顺应性球囊及置于其中心的中空导管组成。远端球囊含有对比剂和HIFU换能器,近端球囊充以二氧化碳,两球囊间形成一抛物面分界。超声换能器释放的HIFU经该界面反射后射向前方,聚焦于远端球囊外4 mm处,并连接成一聚焦环,从而可在该部位形成环状消融灶,可一次性消融单条肺静脉开口。德国Kuck团队、美国Jackman团队和Packer团队近期发表的研究初步验证了HIFU球囊消融肺静脉开口的有效性,但膈神经麻痹是其不可忽视的并发症,其解决方法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过去十年间,房颤导管消融是临床心脏电生理学中最活跃、进展最快的领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展望未来,房颤导管消融还可能在评价疗效的大规模临床研究及新技术、新器械的研发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房颤根治已不再是梦想。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

点击排行 Top Hits

相关幻灯

相关视频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4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