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冠状动脉微循环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对于存活心肌的恢复和防止永久性损伤具有重要意义。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已成为当前冠心病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临床实践中,如何准确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是需考虑的重要问题。CIT 2019年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胡新央教授详细介绍了冠状动脉微循环指数(IMR)的测量与临床应用情况,让大家对于用好IMR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有更多认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胡新央教授
冠状动脉微循环及其评价方法
冠状动脉微循环在调节心肌血流关注及心肌供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冠状动脉造影仅显影5%的冠状动脉血管网,对冠状动脉循环阻力贡献达70%的冠状动脉微循环却无法通过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显影。冠状动脉微循环评价方法包括无创的心肌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断层扫描(PET)、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血管造影心肌组织内造影剂充盈评分,有创多普勒导丝评价的CFR及冠状动脉内热稀释曲线评价的CFR。
上述方法,MRI、PER及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难以在导管室中进行,且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心肌组织内造影剂充盈评分虽可实现量化评估,适用于大样本人群,但不太适用于个体;CFR可同时实现对心外膜血管及微循环的评估,但容易受静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IMR作为一种新指标,无疑为临床实践中冠状动脉微循环的评估提供一种新方法。
IMR及其测量与特点
IMR是一种对微循环功能做定量评估的有创指标,可被定义为微循环最大充血状态下,同步测量的远端冠状动脉内压力(Pd)与冠状动脉内弹丸注射生理盐水的平均传导时间(Tmn)的乘积。进一步研究发现,IMR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及可重复性,不易受心外膜动脉、血压、心率及心肌收缩力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对于非心肌梗死人群,IMR≤25可视为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正常。韩国开展的IMR注册研究中发现,有21%的患者存在微循环功能障碍。
此外,与FFR不同,IMR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的直径狭窄率(%DS)并无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发现,FFR≤0.80和IMR≥第75百分位数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不相同。前者的主要预测因素为左前降支病变、%DS≥50%、男性及年龄;后者的主要预测因素为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右冠状动脉病变、女性及肥胖。
IMR测量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首先,测量IMR可实现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定量评估。其次,测量IMR有助于诊断微血管疾病。最后,测量IMR还有助于预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预后。例如,对于STEMI患者,测量IMR有助于预测CK的峰值及室壁运动情况。另有前瞻性纵向研究显示,测量IMR还有助于预测STEMI后心肌出血、心力衰竭再住院风险及长期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