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58届ACC会议上,一种简单而易行的小方法却给大家带来了大启示。在对进展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运往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的途中,间歇性加压...
作者:任芳吕树铮 发布于:2009-03-31
第58届ACC会议给临床医生带来了关于对STEMI患者施行后处理的精彩探讨。所谓后处理,即缺血后立即重复中断冠脉血流,可显著降低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第58届ACC会议对新型支架进行了专篇报道,给介入医生带来了新的思索。新型支架的原理为通过吸附人体自身的循环干细胞,使之在支架表面形成保护层。但目前研究人员认为试验...
鉴于有关急性心衰患者安全、有效的静脉用药的持续研究结果难如人意,众多临床医生对血管舒张肽-松弛肽(relaxin)的剂量探索研究结果期盼不已。 “急性心衰患者应...
作者:国际循环网 发布于:2009-03-31
2009年ACC会议上一项关于儿童至成年的纵向研究发现:儿童时期的甘油三酯升高,将是其40~50岁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儿科医生及其他临床医生需关注儿童的总体血脂水...
作者:陈章炜 发布于:2009-03-31
根据ACC2009学会上公布的PRIMA研究显示,在标准临床实践中利用标志物NT-proBNP个体化水平指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并未改善其患病率与死亡率。 然而,一个亚组中...
作者:梁义秀 发布于:2009-03-31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组委会于2009年3月19日下午13:30~14:30在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了CIT 2009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大会秘书长徐波主任主持,出席...
CIT 2009大会首日的“介入药物学和心血管预防”会场上,多位国内心血管界知名教授分别从炎症、钙化、影像、血栓和内皮功能等方面探讨了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和研究进展。
3月19日上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领导的介入团队为与会专家展示了两场精彩的CTO手术转播。首先是一例中老年男性患者,不稳定心绞痛、糖尿病病史,冠脉造影...
作者:黄榕翀钱菊英 发布于:2009-03-31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和封堵器材的改进,房间隔缺损(ASD)的介入治疗已得到公认。但究竟能封堵多大的ASD,对于巨大ASD封堵后的效果到底如何,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
作者:张玉顺和旭梅成革胜 发布于:2009-03-31
专家视角丨高血压管理新篇:余静教授202..
心房颤动患者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磁共振..
ESC专访|郭豫涛教授解析mAFA扩展试验结..
波兰国家注册数据: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